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

东明县马头镇开展高标准农田模式试点项目,成为我市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典型代表。自2016年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在东明县马头镇开展高标准农田模式试点项目以来,秉承“创新、融合、绿色、共享”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 “财政投入+一二三产业融合+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新路子。通过一年多的发展,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农民见效益 种植成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2017年,东明县马头镇的粮食又获丰收。

在东明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模式试点项目放眼望去,连片平整的土地一望无垠,一按按钮,一排排喷灌头就能旋转着将水雾喷洒在田地……看着昔日坑洼不平、基础设施差的耕地,如今变成了平整网格化、设施完善、机电配套、抗灾能力强、田间道路通畅的高标准农田,农民们一个个心里乐开了花。“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用机井和喷灌浇地。”马头镇李龙庄村贫困户李世闯逢人就这样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416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800万元。2016年7月,东明县麦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东明县益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承担实施了 “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项目”。

“通过修建改造‘沟路渠、桥涵闸、井管电’等基础配套设施,我们将一万亩中产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富硒小麦种植田,年可新增优质粮食200万公斤,平均亩可以增效益380元,高标准农田给富硒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明县麦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益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国兴激动地介绍道。

跟着市场跑 摸着产业调实现农业发展的“接二连三”

随着特色小麦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延长东明县马头镇粮食产业链条、提高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在整个农产品加工中的比重已经迫在眉睫。

“就拿面粉来说,益康源面粉企业根据用途不同研制出了富硒麦芯粉等6个品种,这些品种满足了食品加工企业的多样化需求,销路非常好。”马国兴说,好的产品从源头把控,才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该项目区种植的富硒小麦以每公斤高于普通小麦0.4元的价格全部由东明县益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收购加工成富硒挂面。

目前,合作社已流转邵庄、牛八屯、牛皮店、李龙庄、柳园等5个村庄土地1.5万亩,全部采用济麦22、济麦229和新麦26等优质品种,采取小麦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资投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喷洒硒肥、统一机械收割、统一烘干入仓、统一加工销售等八个统一,实现了从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可追溯、可掌控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三产”齐开春满园。项目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建设1万亩富硒小麦标准化种植基地为第一产业,扩建年产1万吨富硒挂面加工销售基地为第二三产业,高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有效促进了东明县农业“供给侧”改革,助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使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基地连着农企促进精准扶贫共享富硒产业发展红利

马头镇南郭屯村贫困户郭银生就是该项目的获益者。

曾经,他全家举债十几万元,耕地无力、种地无心。“现在,合作社不仅免除俺的耕地、播种、种子、农药、收割等费用,我9.8亩的耕地,一年还能增收节支8918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郭银生的幸福感源于合作社在粮食收购、仓储、面粉加工等环节,优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社员提供劳动就业岗位。现在,合作社已为58户贫困家庭提供了稳定经济来源。

除高价回购富硒小麦外,合作社还将30%的产业化财政补助资金用于合作社社员入股,持股社员单独记账,按照持股比例分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利益共存、互惠互利的长效联合机制。通过以上措施,打造一条“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的富硒小麦产业链,建立了农户、合作社与企业联结经营的 “标准化种植基地+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农企联结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后,我们再拿出利润的5%返还合作社,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中的再收益。”马国兴说。

用富硒产业这个杠杆撬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明县马头镇高标准农田模式试点项目将富硒小麦种植、富硒小麦面条加工及其他富硒小杂粮加工销售“三产”融合于一体,已经逐步形成全面化、多元化、规模化的富硒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掀起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张 品

(菏泽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