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文化定位一校一品 特色建设百花齐放

通讯员 张德胜 记者 曹俐 刘利民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一首小诗《梅花》,呈献给我们的美好画面与淡雅意境,不但道尽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学校校园文化的现状,也说出了我前来采访的记者的心情。是的,在二十里铺街道的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就正如这“暗香”,有形无形地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以她特有的气质和内涵向师生传播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也以她独有的象征符号感染、同化着广大师生。

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学校建设的核心。街道教育办公室统领全局,站位高远,提出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总思路。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做好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呈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丽景观,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校园文化氛围。

万丈高楼 始于蓝图

让校园文化成为靓丽名片

记者在各校采访时发现,谈及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领导都会充满感激地谈起街道党工委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谈起党工委宣传委员张庆、教育办公室主任辛怀雷,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定位、亲自指导和倾力相助。

辛主任经历过教育工作的多个岗位,对教育工作充满了感情,深谙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对学校管理和办好优质教育的重要性。凭着这份深厚而朴素的情感,以及长期的读书与学习、思考与调研,既使得辛怀雷的思想疆域大大延展、文化眼光大大拉长,也使得他对二十里铺街道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有了更加坚定、清晰的定位:这就是“一校一品,百花齐放, 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校园活动文化为载体,使精神文化提升,物质文化出精品,制度建设有特色,活动文化出成果,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打造并拭亮二十里铺教育品牌,使之成为任城乃至济宁基层教育的一处崭新的高地,一枚靓丽的名片。

至孝至善 立身立业

让感恩文化成为人生之基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二十里铺街道校园文化的基石,孝亲文化、感恩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氛围扑面而来。

走进十里铺小学的校园,屹立于主教学楼的“至孝至善,立身立业”的校训首先引入眼帘。主干道两旁的宣传栏里分别悬挂着“十里铺小学校园文化阐述”和“校园安全《三字经》”。而两侧的小花园也分别命名为“孝园”和“悌园”,并分别配以“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和“兄友弟恭,孝在其中”文字。“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学校引入‘孝悌’文化,让孩子学会与同辈相处的忠恕之道,与同学、朋友之间尊重友爱。”十里铺小学教导处主任宋茂芝如是说。十里铺小学,将“至孝至善,立身立业”的校训镶嵌于教学楼之上,让“孝德”的准则时时鞭策着十里铺师生努力,让本心的呼唤时时刻刻引导着十里铺师生一同前行,在孝文化教育的道路上且歌且行。

在张庆主任看来,学校是孩子认识社会、习得能力的地方。而小学又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小学阶段的学习经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奠基作用,除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行。“孝”作为“百善之先”,理应成为小学文化教育的内核。“孝”的外化形式是感恩,二十里铺街道对学生进行“知礼行孝”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文情怀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的“孝行”。受古运河文化的滋养与熏陶,以“孝”为基,打造底蕴厚朴的学校文化,培育“知礼行孝”的子孙后辈,知感恩,不忘本,继往开来。

以德治校 以德立人

让德育之花更加艳丽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文化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德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

葛亭小学地处任城区西北边陲,可谓偏远,但校园文化的积淀可谓浓厚,阵阵“暗香”有形无形地弥散于师生之中,以她特有的气质和内涵熏陶着校园人。葛亭小学定位于“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发展,让每位家长都满意。树立“全面发展、多元成才、终身幸福”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成长提供多种成功的途径,立足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精神为核心,以建设富有个性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体现时代精神特征和校园特色,促人上进、陶冶情操的校园文化氛围,并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行动目标 培育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理念文化;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合理高效的管理文化;培育理念先进、团结合作、敬业爱岗的教师文化;培育注重体验、自主发展、 低负高效的课程文化;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行为文化。

走在葛亭小学校园内,其中的校园文化墙和楼层文化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楼以礼仪、养成教育为主题,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二楼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学习;三楼以科技发明、科技成果为主题,教育学生爱科学、爱祖国。在德育中,葛亭小学坚持开展主旋律教育,培养少先队员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组织评选“红旗中队”、“优秀少先队员”等少先队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引领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营造学国学爱国学的良好氛围。抓好传统美德教育,开展“孝在心中 善在践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征文、手抄报以及笑脸征集活动,在全社会倡树“百善孝为先”的良好道德风尚。开展“晒家风 亮校训”主题班队会,让家风、校训熟记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促进家校携手共同育人。坚持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少先队员关注环保、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开展“低碳生活 绿色任城”活动,依据学校实际开展植绿护绿、户外徒步行、环保创意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利用电视台、微信等媒体平台同步联动,举办“小手拉大手 共筑碧水蓝天”生态文明拍客大赛、书画大赛,动员全区少年儿童、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集中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

如果一个学校没有文化内核,它就是一盘散沙,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处于最低的发展状态。如果一个学校不能发展出自己的文化,不能从学校的传统和现状中去整理鲜明的文化特色,用来激励引领学校的发展,这个学校就是一所没有灵魂的空壳。

二十里铺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半封闭农村中学,近年来,学校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在区教育体育局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校教职工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敬业爱岗讲奉献,成为任城区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二十里铺中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给青春期学生创造一个利于身心发展的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他们走出初中校门时,道德和学业上都能够有所成就,学业上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高中就读,追求更广博的知识;道德上能够有所明悟,在未来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时能够心中有阳光,照亮自己的前行之路,同时,也能够积极影响身边人,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办事处党工委张庆主任告诉我们,根据二十里铺中学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学校领导多年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学校文化积极融合儒家教育思想及现代育人理念,以“修业·明德”定位学校的文化内核。何为“修业·明德”?辛主任说:诚诚意以修业,明明德以修身。要一心一意,真抓实干,内心真诚,行为坚定,只有这样,才能言行有方,进德修业。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上要落实;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上要落小,探索多种教育手段,做到教有途径、学有所得;对于学校来说,管理上要落细。“责任育人,精细做事”,是二十里铺中学一以贯之的管理育人理念。学校要“以德治教”,选拔人才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此,学校必须培养明明德之才,而“修身”是途径,“勤奋”是保障。甲骨文中,日月为明,意为照亮,二十里铺中学用文化、用精神照亮学生的人生路,旨在让我们二十里铺的莘莘学子,心中有光明,脚下有力量,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办“活”教育,激“活”智慧。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辛主任在筹建街道中心幼儿园之初就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了奠基设计。学校标准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配备。“智慧人生的起点,养成教育的摇篮”14个立体铝板彩色隶体大字赫然屹立于教学楼顶之上。“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是二十里铺中心幼儿园的办园宗旨。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二十里铺中心幼儿园大班的曹静雅画完画后,把画好的“鞋子”交给老师后,小静雅拿起水杯喝水,之后她把水杯整齐地摆放在水杯架上。幼儿教师宋振如告诉记者,班级里的孩子们入园后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自成立以来,二十里铺中心幼儿园始终秉承幼儿园教育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每个人成长中需要呵护和培养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倾注爱心。常言道:“无一规矩,不成方圆。”有秩序、有规矩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涯的基础。孔子说“少成若本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

二十里铺中心幼儿园园长白兴根说,作为一所新建幼儿园,标准化管理是重中之重。幼儿园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务实求新,使幼儿园管理走向规范化。 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对幼儿园进行科学、有效、规范、和谐管理,使幼儿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与效益。一所幼儿园的成长需经历三个层面的转变,即思想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从理念文化到转化为行为文化,需要一个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内化的过程,不断地刺激和经验的积累是很重要的。二十里铺中心幼儿园把“爱心”、“责任”作为每位教职员工的行动指南。从领导班子到每位教职工,时时刻刻讲究礼仪。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教职员工除模范遵守“教职工行为规范”要求外,还要遵守在园着装礼仪、会议礼仪、接待礼仪、公共关系礼仪等,做传递文明的使者,做幼儿园形象的传播者,内在的修养要通过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展现出来,打造优秀团队和行为文化。

在教学中,二十里铺中心幼儿园通过教育形式活动化、内容情景化、方法游戏化、语言形象化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加幼儿生活、学习的内部动力,让幼儿开开心心成长。教师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幼儿,以母亲的心境来爱护幼儿,以朋友的身份来引导幼儿,让幼儿保持童稚纯真的天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学得自觉。

办“活”教育 激“活”智慧

点亮师生生命的智慧灯火

教育哲学家怀特海曾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展开,生活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书本。还“教育即生活”以本来面目,让教育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习、多彩地学习、自由地学习,然后做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办“活”教育,激“活”智慧,点“活”人生——是郗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根据郗庄小学的历史变迁、学校领导多年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以“活”定位郗庄小学的文化内核。“活”,是郗庄小学文化的灵魂。走进郗庄小学校园的刹那间就可以感受到“活”教育的氛围——操场上孩子们热情奔跑的身影,风中阵阵银铃般悦耳的笑声,师生之间明快而真挚的交流,林荫下创想十足的讨论探究……每一个镜头都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学校的动态和谐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辛怀雷主任认为,“活”意指有生命的,生动的,活泼的,灵动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每一个孩子的经历都是一幅生动的风景。教育不应是刻板的知识灌输,而是鲜活的、生动的探索发现;教育的目的不应是将孩子打造成一个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谐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不应是单纯的上课下课、布置作业、期末考试的无限循环,而应该是渗透在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是有生命的,教育也是有生命力的,教育的生命力就是教育的“活力”。 教育应该让孩子身体灵活,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处处都凸显生命的张力。

郗庄小学的校训是:思源、思远、立德 、立新。思源,体现了学校提出的追根溯源,和学校“活”教育理念相融合。思远,和思源共同构成“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办“活”教育,并不意味着短暂的快活,也不意味着摒弃传统,一味标新立异,而是要开放中有守成,创新中有发展。学校引入培养孩子耐心和意志力的校本课程,利用郗庄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比如让学生记录一棵小树的生长周期,每周观察一次,写成观察日记,一直到小学毕业,厚厚的观察日记,让学生养成坚持的品质,生动的观察活动,让生活与教育完美融合,细致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立德,体现了学校在思源思远基础上的德育要求,郗庄小学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对师生进行思想熏陶和文化洗礼。立新,是指立于“活”教育的中的创新,郗庄小学引入实验探究课的校本课程,鼓励学生使用习得的知识,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去发现、创造、形成新的知识建构,并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学会应用不同的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一直以来,郗庄小学坚持办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发展,充分发展孩子的潜力、创造力,让每一个孩子动态而完整。

诚意正心 月印万川

培养校园至美学子

诚者,一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规律,是天地之间的定律。我们要认识规律,并顺应、利用规律,而认识规律,需要我们沉心静气,从心出发,从一而始。

一心一意,只有一个目的,没有别的念头或想法,专心一意,一门心思只做一件事。对于学校,要一心一意办教育,诚心诚意促发展。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这就要求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办学质量,端正办学目的。对于教师,要一心一意,教书育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职业幸福感,把教书育人作为钟爱一生的事业去投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热爱;对于学生,要一心一意学习,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心无旁骛,积极汲取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生打基础。

言行一致,指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这是诚的一个重要内涵。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而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不止在课堂学校,更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求学生的,自己要先做到,让自己成为“诚”文化的践行者,而不是“说教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慎独是一种境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君子之浩然正气在于时时处处坚持自己意志的独立自主,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祥和宁静的坚守,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诚者,正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人讲内圣而后外王,内圣,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形成,而内圣的过程,便是修身的过程。修身的本质在于修心,心之所向,行之所向,发于心之自然,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端正,有正心。学校怀着一颗正心,不计功名利禄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教师怀着一颗正心,只为教书育人而孜孜不倦;学生怀着一颗正心,一笔一划写字,端端正正做人;怀着对国学的敬仰,为传承文化而勤勤勉勉;怀着对未知的渴求,为道术结合而摩顶放踵;怀着对孩子的责任,为给他们一个幸福童年而兢兢业业。

记者走进张屯小学,感受到的是一种质朴天成的感觉。

张屯小学以“诚”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旨在打造张屯小学独有的“诚意·正心”的文化品牌,成为二十里铺学校文化建设中一面鲜艳而独特的旗帜……

记者感受到张屯小学处在教育发展的关键路口,用精品文化培育至美学子,以优秀传统打造特色教育,以“诚意育德,正心润智”的校训为导向,带领学校走上了优质教育的康庄大道!

学校是文化人聚集的场所,是文化人造就文化人的环境。文化人,是知识人,智慧人、道德人,更是以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的精神财富、以真善美的事物、以自己的知识智慧言论行为文章道德去转化别人、改变社会、创造世界的人。一句话:文化人,以“文”化人之人也。绿化荒芜,净化污浊,美化粗陋,教化野蛮,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恨为仁爱,从精神层面去提升我们的境界,都是文化人的职责。

二十里铺街道教育坚守学校“文化定位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百花齐放”原则,让我们记者欣赏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碰撞出的绚丽璀璨的火花,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文化定位一校一品 特色建设百花齐放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