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融进去”?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的一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沿革以及需要继承与发扬的精神价值——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的确,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带一路”的构想与实践,尤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个“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挑战,尤其是“走出去”之后,如何和“一带一路”沿途、沿岸的国家(地区)的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如何不让伙伴们误解中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所谓的“侵略性”?如何能“成人成己”,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如何实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增强新动能,实现为新型制造业赋能?真正地实现“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这一美好愿景和目标。

5月30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与中国行业报协会产业发展智库中心联合举办的“走出去 .融进去”一带一路研讨暨冯并新著《丝路文明札记》交流会在东湖水榭召开,国务院参事、国际质量研究院院士郎志正,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副秘书长、北京首席代表王彦,微软亚太发展研究院副总裁商容,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南南工业合作中心主任郭力,国富咨询董事长、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论坛秘书长周永亮,京东集团国际公关顾问李曦等30多位国内外的专家以及企业家参加研讨,共同交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方法和路径,让“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blob.png

本期“融沙龙”特别邀请原《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做主题分享,他携新书《丝路文明札记》就“一带一路”文明发展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与大家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他介绍说,丝路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经济文化发展的两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地缘规律和市场规律。 “一带一路”首先要实现经济发展,这里面共同发展、共同利益是重要的,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在文化上实现互相融入,找到一个共同的根,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文明共同体。

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郑砚农担任本期沙龙主持人,他介绍说,本期研讨的主题是“走出去、融进去”。在践行“一带一路”的倡议进程中,既要积极实施“走出去”,又要认真研究如何“融进去”,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共建、共享达到共赢从而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在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上展开广泛的交流、互学互鉴、价值共创。

参与研讨的嘉宾表示:以前一说中国制造就联想到低端,现在国外企业谈到中国制造的时候,已经由原来的俯视到平视,个别领域要仰视你,下一步文明交融得会更深刻。做好“一带一路”建设,我们要以硬带软,硬中有软,要把软硬结合好,因为从“一带一路”发展过程来看,都是先有贸易,才有文化,没有流通就谈不上文化。

嘉宾认为,在跟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技术合作的时候,中方的经营者要结合当地的很多的市场情况,包括民俗、当地的法律法规、人才的培养等,尽可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新是最好的融入方式。未来“一带一路”建设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下工夫:一是做实,二是下沉。

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任李志军总结到,“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的精髓和成功的主元素,也是我们主办《一带一路,融沙龙》系列活动的初衷,我们相信,只有交流,才有成果,才有未来。“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战略,而企业拥有“一带一路”的思维,发展机会就会更多。

blob.png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融进去”?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