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古老朱村绽新颜

记者 李宝荣通讯员 吕永国

夏秋之交,漫步朱村,树木繁茂苍翠,一派恬静祥和。“俺每月都领着养老保险金,享受着低保和村里的福利待遇,编筐每天也能挣个几十元钱,日子过得比以前舒心多了。”聊起目前的生活,临沭县曹庄镇朱村66岁的退伍军人赵俊刚一边编织柳筐一边笑着说道。前些年赵俊刚因身体不好、家属瘫痪,成为朱村的低保户。但从赵俊刚脸上的笑容就看得出,近几年的生活真是好起来了。

朱村自唐朝建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秉承着诗书耕读的优良传统。2013年11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村,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了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村史展,并来到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朱村电商服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马学清一边在电脑前忙碌一边介绍道:“村里产的地瓜叶茶非常抢手,花生脆、豆沫面、香菇也是咱们自己种植的,在外的当地人都很怀念这老家的味道。”据了解,朱村注册了“朱村味道”商标,将村民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其中,绿珍食用菌合作社依托朱村电子商务进行网上销售,每天销售额能达2万元。另外,村集体每年从收益中提取部分利润,给予25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不低于1000元的分红。

“补血解决一时,造血才是关键。我们正和快递公司、银行进行合作,带动更多贫困家庭的年轻子女参与到网络经营。”马学清还透露,贫困家庭子女培训是目前的重点,村里已进行电商培训3期,共150人次接受培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告诉记者,“朱村没有工业基础,做深做细农村、农业大文章,才是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根本之道。”为此,村里聘请浙江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朱村村庄规划》,将朱村定位为以红色文化为主体,以有机农业、古韵民俗为辅助,农旅复合型的示范性美丽乡村。

围绕规划,朱村结合村庄文化特色,对古村落进行“一街一巷一园七户”的复建,建成朱村民俗展馆、历史文化陈列室、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纪念馆、临沭县支前文化展馆、档案展览馆和朱村荣誉展览馆。同时,对村庄环境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打造宜居宜业村居。村里希望通过发展吃住、观光、采摘一体的乡村旅游,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吸引年轻人回村开办“农家乐”,老年村民来当讲解员。

农业是农村的根本,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农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按照绿色、生态、观光、采摘的规划设计,朱村打造了占地1500亩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并将园区划分为葡萄科技示范园、梨园基地、食用菌基地、沭河人家生态农家乐等子项目,同时又成立了珍珠苑农业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参加农业合作社。“现在有6户贫困户、共计15人参加珍珠苑农业合作社,这部分贫困人口年收入合计增加6万元,人均年增收4000元。”王济钦说,“大棚蔬菜和葡萄目前已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古老朱村绽新颜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