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进校园”项目当需建立“准入制”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100多项相关工作进校园。在有些地方,各类部门甚至采取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进校园”。类似活动如果过多过滥、不加分别、缺乏统筹,反而容易给学生增添负担。长此以往,不仅让老师和学生疲于应对,也违背了关爱孩子的初衷。类似活动一旦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也影响了一个地方或部门的工作作风。正因此,我们应当警惕相关工作中存在着的“四风”新表现,有针对性地防范并加以破解(11月19日人民日报)。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进校园”项目当需建立“准入制”!
    近年来,100多项“进校园”活动纷纷走进中小学校。这些“进校园”项目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过于频繁、缺少计划性、没有明显实效的“进校园”活动已成为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校的教学秩序。即使一个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每年主办一次活动,集中到一个学校每年就是十几次。活动种类多,主办者忙于走过场、留“痕迹”、建档案,学校疲于应付,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部分“进校园”活动已成为新的形式主义,无质量,无实效,在空间和时间上挤压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创造性,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内涵发展,必须加以清理整顿。
   近年来,各地为切实改变社区的行政化倾向,让社区有足够时间为居民办事,建立了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准入申报制度。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创建评比项目都要进行登记。登记后,再对社区创建评比项目进行清理和规范,并公布社区创建评比项目准入目录。对未纳入准入目录的创建评比项目,社区可予以拒绝。建立“进社区”活动准入制度、为社区工作“减负”的做法也可在规范“进校园”活动中加以借鉴。
    各级党委政府应统筹开展“进校园”活动,实行“进校园”项目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活动数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减负。在批准“进校园”活动项目时,应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凡是学校课程中已有的,或者是属于学校常规工作的,不要再安排相关“进校园”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学初不妨设立校园“活动周”,各类“进校园”活动可统一安排在“活动周”内集中完成,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集中精力完成教学计划。同时,要杜绝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走形式开展“进校园”活动。
王红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进校园”项目当需建立“准入制”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