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成武将历史文化资源传承融入棚改

(记者 张 啸)成武县北部老城区5平方公里棚改项目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毕,一片废墟之中,几座破旧的青砖老屋格外显眼——始建于清代吕氏民居等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9月8日午饭过后,修补墙面、地面的工人伊自让在屋内休息,透过破损的窗户,望着不远处的高楼,他心里犯了嘀咕:以后这里都是高楼大厦,还留着几处平房瓦屋啥用?

而他不知道的是,根据县里的规划,今后这里将建成公园绿地。成武县为了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留了棚改区域内始建于清朝的老县衙、吕氏民居、民国时期的女子中学等古建筑,待修缮复原后,这些古建筑将成为公园内一处处景点,延续这座古城的历史印记。

城市发展既需要破旧立新,也需要文化传承,人居环境需要改善,历史古建也需要保护。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规划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立足长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涉及5万人、1.6万户群众的北部老城区5平方公里棚改项目,前期拆迁工作已经完毕,废墟中屹立的成武县衙遗址,战国时期的护城大堤,清代吕氏民居、许氏民居,民国时期国民女子中学,文革时期的红旗剧院等大批历史古建筑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的家园记忆已逐渐被城市发展中高楼所取代,祖辈居住的棚户区被改造之后,留下的这些古建筑,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念想。什么时候经过时看看,都是儿时在这里玩耍的记忆。”在成武县衙遗址附近居住的黄芳告诉记者。

随着城市的不断改造和扩大,记忆和忘却总是如影相随。一座城市,如何在破旧立新中留住乡愁?成武县将棚改与历史文化保护结合,让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棚户区改造中,探索出了一条在文物保护中进行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的新路子。

“加快城市发展是时代步伐,加快棚户区改造,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留住百姓心中的记忆。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为了完好保留这些古建筑,成武县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了文物保护组织,24小时在现场值班,以防老建筑在拆迁过程中被误伤。”县文体局负责吕氏民居修复工作的申成新告诉记者。

吕氏民居原为一处临街完整的四合院,包括穿堂、正厅、东西厢房、跨院正厅、跨院东西厢房等十余座建筑,现仅存正厅、东厢房、跨院东西厢房四座建筑。吕氏民居保留了清代民居建筑的特点,也是城区内唯一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院落。9月底,该民居的修复工作就能结束。吕氏民居不远处的老县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岁月洗礼,如今只剩下十八间清朝时期的房屋。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古建筑的房屋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之前由于一直有人居住,这些古建筑没有得到及时修复,而棚户区改造则为这些古建筑的修缮创造了机会。

成武县房产局局长付成法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在拆迁过程中,只要是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我们都拉起警戒线,并及时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修复。与此同时,棚改范围内的每一棵古木均系上了警示牌,保护其不受损坏。

“保留这些故居,就是延续历史、尊重历史。我们在这里居住了半辈子,对这一地带有深厚的感情,要是改造后还能留下年代记忆,这些‘老屋’也可以成为高楼林立之中的别样风景。”成武县文亭街道办事处居民张红军告诉记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成武将历史文化资源传承融入棚改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