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国际食物教育界的“G18”来了!

 食物不只是色、香、味或是满足食欲的工具,更是“育人”的媒介。

    如果说,食育是物质丰盛时代里欲望与理智的较量,

    那么,在全球饮食觉醒的大背景下,食育在中西方都有着怎样的创新模式?

    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食育倡导者与实践者们,对于人与食物的关系,又有着哪些深层次的思考?

    这些问题恰好成为6月26日一场国际视野下的食物教育创新交流会的主题。

    这场国际食育创新交流会由国内首家关注人与食物关系的创新平台——食话发起的“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公益平台主办,由“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共创伙伴老板电器、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和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协办,“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的成员代表、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食物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的师生代表,以及十几家杭州、浙江和全国性的主流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由于此次参与交流大会的嘉宾来自意大利、美国、比利时、德国、中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这次大会也可说是国际食物教育界的“G18”盛会了。

    作为国际食物教育创新的产学研交流大会,此次活动以“食物教育创新”为主题,不仅为在场嘉宾奉献了两场来自中西方不同团队的食育创新工作坊,更以“中国文化脉络下的食物创新与传承”为专题研讨,进行了全球食育经验与模式的思想大碰撞。

    在老板电器厨源体验馆,来自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研究中心的柯李晶老师和食话团队,以“茶-味觉素养”为主题,进行了感官食育相关的现场展示。柯老师向在场嘉宾分享茶叶从采摘到发酵焙火的全套工艺流程的同时,还邀请大家品尝了三种中国特色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并建议大家尝试“用舌头思考”,来进行味觉训练,体会品茶对提升食物感知能力的益处。这正是食话感官食育课程的关键点和创新点之一。

 

    而来自意大利的食物创新硕士学程团队(FoodInnovation Program,以下简称FIP),则以小组实践及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向与会嘉宾们进行了食物科技教育工作坊的现场示范。

    FIP团队带来的食物DIY工作坊以创新花果茶为主题,让参与工作坊的小学生们获得了珍贵的动手实践经验(Hand-on Experience)。从认识桌上陌生或熟悉的食材出发,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花果茶茶包,并以图文方式记录下了所用的配料,乐在其中。大伙儿还给自己的茶包作品取了专属名字,这其中,有魔力茶(Magic Tea)、超赞茶(Wonderful Tea)、好味茶(Delicious Tea)等各种与味觉感受直接相关的有趣名称。茶包制作完成后,大家立马自己动手,冲泡了茶饮,并在小组内转递与分享,有的小组甚至全体站了起来,热烈地与组员分享着自己的直接感受。

    在随后的“设计-思考”工作坊中,FIP团队以其全球创新之旅的四大挑战为主题,即未来的蛋白质、智慧城市的农业创新、食品保健和未来食品服务、可持续性和循环系统,引导孩子们以手绘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并将孩子们的有益思考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分享。在未来食品服务这一主题中,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对未来的愿景,有人说,在将来,餐厅会开在海的最深处,每一位侍者都将会是机器人;也有人说,在将来,每个人都会种植适量的食物,不用担心没有东西吃也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浪费。

 

    随后,FIP团队中的四组全球性调研负责人也各自分享他们在全球旅程中的发现与洞察。在60天12个目的地的食物探究旅程中,项目负责人Simona Grande强调,不管是来自何种文化背景的孩子,都能通过动手实践经验(Hand-on Experience)这一方式,更好地认识食物、感受食物。孩子,就是未来最好的代表,与孩子共同参与的经历也是团队最有代表性的收获之一。

    工作坊之后,一场以“中国文化脉络下的食物创新与传承”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杭州上海外国语小学的多功能厅展开,该校校长陈民仙女士首先对与会嘉宾表达了欢迎。她提出,作为一个国际学校,世外始终乐于接受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创新型教育。“食物教育”是创新型概念,“以食启智,以食育人”。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食物正是孩子们感官发展、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有助于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环保的生活理念。随后,各位与会嘉宾也一一分享了各自在食物及食物教育方面的洞察。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饶平凡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如何利用感官科学,让我们真正获得饮食自主权?这也许就是中国食育需要做的事情。”对于物种的生存来说,没有比自己不知道自己吃什么,有更大的威胁了。食育也许关乎的不仅仅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它关乎的可能会是整个人类物种的未来。

    来自丹麦Nordic Food Lab的研究员Yi-Ting Sun,向与会嘉宾做了主题为“感官食育在丹麦的实践”的分享。她强调,孩子对食物和味道拥有选择的自由。同时,她也与大家分享了Nordic Food Lab实验室在食品感官科学领域的一些实践经验,比如让孩子们捏住鼻子尝试不同口味的果冻豆(Jellybeans),感受嗅觉在品尝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还让孩子们走出校园,根据食育卡牌上的描述,到户外去找相对应的野生植物等。

    The Cleaver Quarterly杂志主编Lilly Chow在“中国饮食文化在全球的创意再现”的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在参与编辑美食杂志和相关书籍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她提到了中国食物的四大特点,多样性(家庭中的大碗菜),均衡性(中药及食物疗法),口感的感知,厨房用具与烹饪方式等。同时,她也对未来的食物趋势做出了自己的预测:健康的食物传统将会持续与不那么健康的食物新风潮抗衡;随着技术的创新与对古老习俗的重新接纳,人们将渐渐地恢复可持续性饮食。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德国包豪斯大学产品设计硕士、Atelier Fang食物设计工作室创始人胡方,进行了“以食物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的主题分享,由大豆在不同制作工艺过程中的成品展开了饮食人文探寻,并分享了自己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得到的对于食材的创新思考和利用。

    “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共创伙伴、老板电器公关总监李佳发表了题为“厨房科技引导下的社会创新行动”的分享,从充满食物回忆、与食物息息相关的厨房开始谈起,阐述了公司2016年开始在中国食育推广行动中的积极参与,从“麦芽糖计划”到“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再到这次的“国际食物教育创新交流会”,老板电器不遗余力地投身于推广中国食育文化事业建设当中,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据介绍,“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是由食话于2017年11月在“食育未来”国际论坛上,向全球启动创建的公益平台,以联结更多的社会力量,倡导和推进中国食育健康发展为使命。

    在圆桌论坛后的对谈交流中,“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成员代表、素朴心手工皂坊创始人、社会学者蔡燕航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食育是一种常识教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在城市的孩子非常缺少食物的常识,通过教育获得这些常识显得尤为迫切;同时在食育过程中,不是孩子不懂常识,而是父母不懂常识,所以食育的对象不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面向父母和成人。这一观念也得到了现场中外专家学者的认可。

    那么,“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公益平台究竟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食育实践,如何提升大众对食育的认知呢?食话创始人、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发起人吴敏对此提出了中国食育实践的几种方式,其一,更加频繁地邀请国内国际的专家学者做创新性的交流会;其二,加大推广食育这一概念,并更多地走进校园中去;其三,通过食话分享大会这一有益形式,向公众持续进行传达。这些也正是食话一直坚持在做的食育实践。

    适逢中国大力推行“健康中国2030”,“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以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尊崇传统文化兼具全球视野为目标,在社会开展食物教育、打造食育空间,并进入学校帮助青少年构建知食体系,培养孩子们拥有自主选择健康的、令人愉悦的食物的能力。以食启智,以食育人。

 

    2018年,老板电器作为「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共创伙伴之一,与食话一起,共同推动中国食育的健康发展与有益实践,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之路而努力。未来,「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将与所有的共创伙伴一起,肩负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国际食物教育界的“G18”来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